上海航運保險協會或在今年成立
2013-01-18 08:52:36 來源:中國保險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2009年3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會議提出,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同一年5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中國保監會舉行關于推進上海保險業發展的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根據備忘錄,上海和保監會將在建立上海保險業發展的合作機制,積極推動保險創新和保險市場的發展,增強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能力,發揮保險的融資功能,加強保險業基礎建設等。
上海“兩個中心”建設所醞釀的商機,讓保險公司躍躍欲試。隨著國內財險業三巨頭中國人保、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先后在滬設立航運保險運營中心,其他保險公司也迎頭趕上。
日前,陽光產險、永安保險兩家保險公司的航運保險中心先后在上海獲批籌建,上海航運保險中心升至5家。
近日,記者從上海保監局獲悉,截至2012年11月底,上海市船舶保險保費收入達22.10億元,同比增長8.88%,占全國船舶險市場的41.39%;貨運險保費收入達12.64億元,同比減少0.04%,占全國貨運險市場的13.29%。
保險公司的船舶險業務在上海呈快速集聚的態勢。2009年,國務院第19號文《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的意見》(以下簡稱“19號文”)的發布,成為上海航運保險發展的東風。2009年至2011年,上海地區的船舶險市場規模從6.8億元增加到20.8億元,3年增長了2倍,貨運險市場規模從11.7億元增加到13.6億元,3年增長了16%。
上海航運保險中心升至5家
19號文出臺后,國內保險公司開始醞釀建立航運保險中心。
最早行動起來的是人保財險和太平洋產險。兩者分別占據著我國航運保險市場份額的第一、第二位。前者是我國最早經營航運保險的公司,具有業內領先的專業人才積累和經驗技術;后者在1991年正式成立以來的第一張保單就是航運保險(出口貨運險),且由于總部設在上海,航運保險發展一直順風順水。
2009年12月,19號文頒布僅半年,太平洋產險便成立了業內首家航運保險事業部,對航運保險業務實施一體化管理、縱向到底的航運保險業務經營體制。2010年12月,人保財險航運保險運營中心在上海正式開業。隨后,太平洋產險航運保險事業營運中心也在上海揭牌。2011年11月,平安產險獲準在上海市設立航運保險運營中心,并于2012年8月正式開業。至此,人保財險、太平洋產險、平安產險三大財險巨頭的航運保險中心在上海聚首。
“三足鼎立”的局面并沒有維持太久。2013年1月,陽光產險、永安保險兩家航運保險中心的獲批使航運保險中心的數量增至5家。與此前的三巨頭相比,陽光產險與永安財險在航運保險業務上的優勢并沒有那么明顯。
據了解,前三家航運保險中心保費收入占上海航運保險市場的份額超過50%,份額大小依次為人保財險、太平洋產險、平安產險。陽光產險的航運保險保費規模目前在國內排名第五,僅次于老三家和大地保險。永安財險的航運保險則份額更小,其上海分公司在2012年剛成立。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當前幾大國有船企旗下船舶保險大多交由人保財險、太平洋產險和平安產險辦理,其中人保財險約占60%,太平洋產險約占30%,平安產險約占10%,三大保險公司基本瓜分了大型國有船企的船舶保險,其他保險公司若想從中分一杯羹,難度很大。
“此次陽光產險、永安財險航運保險中心的獲批籌建,對上海航運保險的格局并不會發生太大沖擊和變化。”一位航運保險業內人士說。
戰略、定位各有不同
19號文提出,對注冊在上海的保險企業從事國際航運保險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目前,凡是在上海出單的航運保險業務,包括進出口運輸保險、遠洋船舶(位置 評論 新聞)保險、集裝箱保險等5個險種,均免征5%營業稅。營業稅減免極大地推動了航運保險業務在上海的聚集。
但在各家保險公司看來,稅收優惠只是在上海建立航運保險中心的一大誘因,但并非主要原因。
陽光產險相關人士表示,此次航運保險中心的建立是陽光產險在追求精細化、差異化經營方面的一次重要嘗試。通過成立航運保險中心,建立航運保險專業化的經營機制,將有助于提升陽光產險航運保險的專業化能力、創新能力和差異化經營能力。
陽光產險對航運保險中心的期許,與人保財險、太平洋產險、平安產險不謀而合。
太平洋產險航運保險營運中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即便在多年前公司航運保險業務盈利很小時,太平洋產險也從未打算放棄該業務。航運保險專業化強、市場潛力大,比起稅收優惠,該公司更看重成立航運保險中心所帶來的在航運保險專業化上面的提升。
在航運保險方面仍處于起步期的永安財險,則更看重的是發展戰略及業務結構的轉型。該公司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永安財險目前正在進行戰略轉型,希望能以航運保險中心的發展為契機,力拓航運保險業務,改變公司此前車險一險獨大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多家公司都在上海成立了航運保險中心,但各家公司在運行模式上存在差別。人保財險航運保險中心的功能主要為全國航運保險業務的管理及服務,把遠洋船舶險、船建險、遠洋保賠險、集裝箱保險、修船人責任險集中于上海,類似于一個業務管理平臺。太平洋產險的航運保險事業部與航運保險事業營運中心相互配合,共同推進該公司航運保險業務,前者負責規劃部署,后者負責經營。目前,太平洋產險已經把包括上海分公司在內的6個分公司業務和大企業客戶集中于航運保險事業營運中心,全國其他航運保險業務正在穩步集中中。平安產險的航運保險中心模式與人保財險的類似。
而正在籌建的兩家公司中,陽光航運保險運營中心將按照專業航運保險運營公司模式設置,直屬陽光產險總公司管理,重點加強航運保險的市場開發、產品研發推廣的職能。永安航運保險運營中心的設置將參照分公司的形式,具體定位及框架還在敲定中。
除了中資保險公司,外資保險公司也想在上海航運中心建設中分一杯羹。據了解,美亞保險、東京海上、三井住友等保險公司的航運保險業務在上海的發展都不錯。2010年,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與上海浦東新區合作設立了蘇黎世國際航運與金融研發中心,專門從事國際航運與金融領域新技術、新發展、新趨勢的研發。美亞保險則特別針對上海航運中心建設推出了創新型險種——港口和碼頭綜合保險、物流經營人綜合責任保險等。
上海航運保險協會今年或成立
盡管看好航運保險的發展潛力及國家對航運保險的政策扶持,但保險公司開展航運保險業,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來自上海市建設交通委員會的數據顯示,目前上海港的貨物吞吐量已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也在2010年躍居世界第一。而上海航運保險的市場份額卻與其吞吐量的“世界第一”難以匹配,相關航運保險軟環境也亟待提升:專業人才缺乏、法律環境不完善、第三方公估機構作用未充分發揮、航運保險產品創新不足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此外,航運貿易大環境的不理想,也為2012年以來的航運保險發展蒙上了陰影。而這種情況預計在2013年還將持續。同時,近年來國內航運業運力過剩,導致單個船運價格下降,影響了航運保險的保費收入。
“航運保險市場目前仍舊是買方市場,面對大型航運公司,尤其是中海運等大型國有運輸公司,單個保險公司與其合作時,話語權很弱。”一位航運保險業內人士表示,改變目前各個公司單打獨斗的狀態,形成行業合力,為上海航運保險的發展爭取更多政策和專業支持,已經勢在必行。
事實上,人保財險、太平洋產險、平安產險三家航運保險機構在上海成立后,聯手建立上海航運保險行業協會就被提上了議程。2012年,在上海金融辦與上海保監局共同推動下,由三家航運保險機構牽頭,上海航運保險協會的籌建工作順利進行。一位上海航運保險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上海航運保險協會的籌建,在今年上半年或有實質性進展。
記者從上海保監局了解到,上海航運保險協會將定位為上海地區的地方性保險社團組織,會員為各保險公司的上海航運保險中心、各保險公司的上海分公司及相關中介機構。上海保監局作為上海航運保險協會的業務主管單位,將指導協會做好相關工作。協會工作要體現六個方面的功能:一是實現航運保險行業的自律管理和服務;二是代表行業與航運保險領域內其他協會、組織進行溝通協調,維護行業利益;三是開展國際信息交流與國際合作;四是培育航運保險市場的發展;五是培養專業人才;六是加強專業信息開發和應用。在建設步驟上,這六項功能可以分步實施,逐步強化。